陳總統「台灣、中國,一邊一國」演說 日本媒體關注 擴大報導

侯榮邦◎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中央委員

第二十九屆世界台灣同鄉會於八月二日到四日在日本東京都內舉行,陳水扁總統和李登輝前總統透過衛星視訊致詞,引起日本輿論莫大的關注。除電子媒體外,日本全國性各大新聞史無前例的大幅報導,簡要介紹如下:

《產經新聞 2002/8/3》報導
李登輝先生透過衛星視訊參加世台會,對於建設新國家理念,李前總統強調「國家運命繫於對國家的認同」、「最重要的是大家團結起來,建立一個富強的新國家」。

《讀賣新聞 2002/8/4》報導
‧「台灣‧陳總統 踏入兩國論」
台灣的陳水扁總統八月三日透過衛星視訊在世界台灣同鄉會年會中演講,強調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是「一邊一國」,並首次提及關於台灣的將來,引述公民投票的必要性。台灣經濟對中國依存度日益增大,中國不回應台灣政府的政治對話,陳水扁的談話有企圖動搖中國的意味,必然會引起中國的反彈。台灣的在野黨也指其「違反公約」而加強批判。今年五月台灣對中國輸出依存度高達25﹪,陳總統特別強調,「中國並非台灣的唯一市場,也應該投資東南亞」,「台灣必須走自己的路」。

‧「企圖動搖中國」
陳總統在2000年五月就職演講中明確表示「中國若不對台灣行使武力,台灣不會舉行統獨的公民投票」,對中國釋出「善意與和解」。去年底立法委員選舉,民進黨登上第一大黨的寶座的信心,惟中國不視陳政權為交涉對手,故政治對話依然在原地踏步。加上最近中國對台灣友好國家諾魯企圖掘角更使台灣政府反彈。

《產經新聞 2002/8/4》報導
台灣總統說「中國是另一個國家」、「台灣、中國,一邊一國」,並強調公民投票的重要性。對中國已釋出充分的善意卻得不到回應,故轉變強硬姿態。對此,中國當局的反彈當然無可避免。

《產經新聞 2002/8/3》報導
李登輝先生透過衛星視訊參加世台會,對於建設新國家理念,李前總統強調「國家運命繫於對國家的認同」、「最重要的是大家團結起來,建立一個富強的新國家」。

《日本經濟新聞 2002/8/4》報導
陳總統發言牽制中國
台灣的陳水扁總統強調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為決定台灣的將來,需要認真思考制定公民投票法,以影射台灣獨立。

屬於獨立派的陳總統就任後,對台灣的獨立問題採取維持現狀的路線以呼籲與中國復談,因得不到中國善意的回應,遂說台灣要走自己的路。

《東京新聞 2002/8/4》報導
‧陳總統提出「中台兩國論」
「初次表明要檢討制定公民投票法」
「陳總統首次表明一邊一國,必定引發中國的反彈」陳總統自從7月21日兼任黨主席以來,表明台灣要走自己的路,強化獨立的色彩。並明確表明「台灣、中國,一邊一國」、台灣「不能成為第二個香港」,拒絕「一個中國」、「一國兩制」。一反過去言論,強調「認真思考制定公民投票法的重要性與迫切性」。

‧中國必轉以強硬的姿態回應
中國當局一直未曾放棄對台灣動武,畢竟無法容忍事實上的「兩國論」。江澤民於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紀念典禮上宣稱「一國兩制完全上軌道」,並強調「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與完成祖國統一事業」。

《每日新聞 2002/8/4》報導
陳總統強調「獨立國家」
「台灣的將來選擇或變更現狀」首次提及「制定公投法」的必要性

台灣的陳水扁總統在世台會的年會上透過視訊演說,首次表明「台灣、中國,一邊一國」,使自主獨立的路線更加鮮明。陳總統指出「台灣為主權獨立國家,只有台灣人民有權利決定台灣的現狀與將來,公民投票是台灣人民的基本人權」。

《產經新聞 2002/8/5》報導
針對陳總統的發言,中國反應過度,將產生反效果
台灣的陳水扁總統主張「台灣、中國,一邊一國」,超越李登輝前總統於1999年7月提出的「兩國論」。中國若訴諸武力解決問題,台灣將日益遠離中國。欠缺理性的「武力威嚇」只會與國際輿論敵對而產生反效果。

《產經新聞 2002/8/7》報導
‧陳總統的「一邊一國」發言,應解釋為主權對等論
‧中國媒體正式批判陳總統的「一邊一國」之發言